首页
关于我们
业务介绍
技术研发
新闻资讯
加入我们
联系我们
上源课堂 | 水生态系统是如何构建的?
阅读量: 1004  发布时间:2019-12-08
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核心内容,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和重要保障。当前,许多城市都在构建亲水型城市,包括建立湿地公园,开发水景观小区,旨在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


但是在此过程中,由于过于重视水景观而忽略了水生态,致使水体流动性较差,且几乎无自净能力,水景观不能长效保持,最终导致蓝绿藻的爆发,水体颜色发绿发黑,更有甚者会形成黑臭水体,水景观不复存在,与建设初衷相悖。


因此,建设水生态文明城市的最佳方法还是建立水生态系统,使城市水体“活”起来,拥有污染自降解能力,只有这样,水生态景观才能够长效保持。

那么水生态系统是如何构建的呢?

水生态系统的构建实质上是利用了水生生物的食物链关系,根据水体污染物的浓度、溶解氧的高低、氧化还原电位的大小以及水体的流动性,建立水生植物群落和水生动物群落。当一个群落(在削减和未受影响的状态下)受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过程控制时,深入了解捕食者和资源供给在构建河流食物网中的相互关系将有效提高水生态构建的成功率。
水生植物群落构建是水生态系统构建的关键所在。基于物理基底设计,选择相应植物种类、设计植物群落种类搭配,节律匹配和景观结构,实现净化功能。设计以挺水植被为主,沉水植被为辅,结合少量浮水植物的全系列生态系统构建措施。水生植物群落常见的有矮生苦草、轮叶黑藻、美人蕉、再力花、粉绿狐尾藻、铜钱草、荷花等,具有净化效果好、适应能力强、一定的景观功能,并且易于种植和管理的特点。


水生动物群落的构建应当遵循从低等到高等进化的构建原则,避免导致系统不稳定。在水生植物群落构建完成,水生植物的多样性恢复后,可以用选择修复法向水生态系统中引入水生昆虫、螺类、贝类、杂食性虾类和小型杂食性鱼类;待到整个群落稳定后,再引入本地透湿性的凶猛鱼类,完善整个生态系统。


通过水生植物群落和水下食物链的构建,水生态系统就实现了自我调节的功能。在动植物的相互依存与相互制约、物质循环转化与再生的动态过程中,实现水生态结构和功能的平衡。整个水体自身调节能力增加,对水质的波动可以通过自身的生态来进行调整。无需过多的人为干预,就达到了水体长期洁净的效果,形成一种动态的平衡。